烏克蘭局勢強化台灣人「保家衛國」的意識,並開始檢視現行的國防戰略、兵役制度是否有辦法應對中國入侵的威脅。

現代化戰爭是高度專業化、信息化的協同作戰模式,早非人海戰術思維,台海戰爭涉及複雜的海空兩棲作戰,其複雜程度是烏克蘭戰場無法比擬。中國若真的挑起侵台戰爭,海、空、資訊、電子等專業領域的打擊首當其衝,這些專業軍種必須仰賴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義務役與後備軍人的角色必須走向靈活與務實。

目前的社會討論,普遍希望義務役軍人基礎訓練時間增加,但我們提醒,時間不是重點,內容落實更加重要。適當延長、務實訓練、避免務虛,新型態義務役訓練搭配靈活的教召制度,才是兵役改革的關鍵。

另外,烏克蘭戰場也告訴我們,拖住俄羅斯大軍前進腳步的,很多都是烏克蘭的地方國民兵組織與經過短期訓練就上戰場的愛國人士。軍民一體,抗敵的民心是國軍最大的後盾。義務役改革的同時,提供管道讓一般民眾訓練基礎戰鬥技巧、後勤知識與精神戰力,落實國防是全體國民的事

針對國防改革的討論,台灣基進提出以下三點方針:

➤ 義務役訓練多元化:發展資訊、反滲透、不對稱戰力等內容。

時間不是重點,內容落實更重要。除了基礎的戰鬥訓練,義務役訓練應走向多元化、資訊化、生活化,新型態戰爭的面貌早已脫離傳統武器的使用。

國防部應著手規劃如:資訊戰、無人機、反坦克武器等不對稱戰力的訓練,與心戰、反滲透等精神戰力的強化。這些新型態軍事訓練,戰時能夠成為國軍機動戰力,生活中也能養成國民對中國多型態滲透的危機意識。

經過新式訓練的義務役加上靈活的定期教召制度,讓人人都是可用之兵。

➤ 精神戰力重中之重: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精神戰力不足,未戰即潰。喊「首戰即終戰」的前總統、聆聽敵國元首訓話的退將國會議員,這些人得以持續堂而皇之的存在台灣政治領域,不只是國恥更是國安危機。

戰爭勝負的核心問題,從來就不在於武器的新舊及多寡,而是部隊人員的素質及民心士氣。素質不佳、士氣低落、投降主義瀰漫,即使手拿再多、再先進的武器,也只是助長敵人攻勢。

若改革走向兵役時間延長,應當著重精神戰力的養成與正確國防知識的積累,讓愛國不只是義務而是生活。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不分男女老少,國防部應主動規劃管道讓國民參與現代化的軍事訓練、國防概念的普及。民眾堅強的抗敵意志,將是國軍最堅強的後盾。

➤ 打造地方防禦網絡:在地訓練,在地動員,在地作戰。

參考烏克蘭經驗組建「國土防衛隊」(Territorial Defence Forces),打造地方基層國民兵(自我防衛)組織。

烏克蘭地方國民兵是這次阻擋俄軍關鍵。熟稔地方事務的他們,除了輔助正規軍作戰,他們的任務也包括保障基礎設施、設立地方檢查哨、地方反滲透任務(抓滲透份子)、在地救援等等。

台灣可以組建以縣市、鄉鎮區為單位的台灣版國土防衛隊(TDF),加入正規軍、教召後備役的地方防衛訓練,讓後備戰力的動員做到在地化、組織化、訓練常態化。

台灣版TDF可以在假日就近自主訓練,學習操作基本武器、地方巡守、教導民眾國防心戰知識、後勤醫護等等。這些國民兵熟悉地方事務、地形,戰時協助正規軍佈防,更可肩負敵後游擊騷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