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11月24日,在紅媒挾中國資金的大舉進攻下,本土陣營在地方選舉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敗,逆風戰韓的台灣基進更是在議員選舉中全軍覆沒。

台灣政治民主化的軟性過程已超過三十年,但地方政治的改革與汰換仍顯不足。盤根錯節的地方派系,人情與「服務」依舊主導地方議會生態,大多數時候,選民無法以相近的理念選擇民意代表;相對單一席次的縣市長,大部分的地方議會從來沒有經歷政黨輪替,動輒數百、千萬的議員參選經費更成為難以撼動的政治高牆,也是紅色資金滲透的絕佳環境

選擇理念而不是選人情,地方議會「政黨票」的可能

在1124將屆兩年的今(23)日,經濟民主連合等團體 針對「地方選制的民主改革」召開記者會,鑒於國會的不分區制度施行以來,確實讓各政黨更積極推出具有理念、專業背景的政黨名單,主張應於台灣地方議會納入部分不分區政黨比例代表,台灣基進立委3Q 陳柏惟也一同出席,對地方制度改革的討論表達支持。

地方議員選舉引進不分區制度就是為了讓長期被派系把持缺乏公眾監督的地方政治有不同的可能

記者會中,陳柏惟也提到,2019年6月就有 彰化議會議長率團用公費出國考察參加中國官方舉辦的海峽論壇,回來的報告就說這是「以民間性、草根性進行兩岸民眾交流聚會。」完全無視於陸委會把海峽論壇定調為中國統戰活動,禁止台灣中央機關人員前往參加的規範,似乎只要仗著是地方議員便無法可管。

而派系長期掌控地方政治的後果,造成民眾難以主張地方公共議題困難重重,失去討論空間,讓地方政治只能淪為人情政治與派系的利益分配與鬥爭

換人做做看也可以,地方選舉的選擇不會影響國安?

地方也需要驅逐中國滲透的聲音、改變地方政治的生態,一直是自2014基進的夥伴持續參政始終如一的政見。

當韓國瑜當選後走進中聯辦,柯文哲以市長身分試圖用「兩岸一家親」掌控兩岸政治買辦地位,地方政治迫切需要同樣規格抗中力量,而「地方議會引進不分區制度」的倡議,更是翻轉議會生態的契機。台灣基進支持、並肯定地方選制改革的相關修法,用政黨理念的力量,逐步斬斷國民黨賴以為生的地方派系生態。

將近的2022地方選舉,台灣基進也正在積極準備,除了定根的高雄、台南,也不會在六都與各縣市缺席,讓最堅定的本土在野政黨進入地方議會,讓最踏實的青年腳步行出台灣路。

原文:台灣基進 Facebook